編譯/ 胡路怡
印媒The Hindu’s BusinessLine報道,有出口商反映,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出口中國的海產品遭清關延遲問題,原本只要三天的流程被延長至十天以上。
印度高知地區出口商Kings Group負責人Shaji Baby John稱,多家出口商根據中國要求簽署了安全承諾書,但過去的15天,有人以新冠病毒檢測為由,推遲對印度集裝箱的檢查。在兩國邊境沖突背景下,印度商品的清關時間變得更長,正常只要三天的流程,現在需要超過十天。
“成千上萬的印度海產品集裝箱滯留在中國港口,等待通關。由于那些不必要的規定,中國買家要求我們放緩發貨,即便他們仍有意向采購我們的產品。”John說。
中國是印度蝦類第二大出口市場,僅次于美國。目前,中國進口商偏向于采購小規格白蝦(因大蝦數量有限),價格下跌了近10%,迫使蝦農放慢生產節奏。John說,“我們要求政府盡早解決這個危機,拿回中國業務。”

圖:C.V.Subrahmanyam
印度海產品出口發展總局(MPEDA)統計,2019年中國進口價值超10億美元的印度海產品,較2018年(進口額約7億美元)增長42%。
印度-喀拉拉邦海產品出口協會主席Alex K Ninan稱,很多印度出口商都認為,當前出口行業面臨的問題與邊境爭端有關,美國進口量的也在下降,市場雪上加霜。
另一位印度消息人士指出,四月和五月份中國進口大量白蝦,目前庫存量太高,導致采購放緩。此外,中國更偏向于從厄瓜多爾進口,厄瓜多爾的價格比印度便宜1至1.5美元。(出處:UCN國際海產資訊)